分类 未分类 下的文章

编程就是编写程序
程序=算法+数据结构=组合数学+几何;高中的理论+理性思考+逻辑思维
编写程序,还需要程序思维

首先,小孩(暂定十岁以下)更适合感性思维,缺少理性思维,看到的外观印象很深刻,看不到内涵很难理解
其次,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类似于盖楼,没有下面的基础,上面的空中楼阁一定会倒;十岁以下学习高中的数学,绝大部分学不会
再其次,逻辑思维,是有了很多理论基础之后的返璞归真,逻辑数学都是在高等数学之后才开的课;这更难了
再其次,编程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对于眼睛和脊柱颈椎都不好
再其次,电脑上的东西,坏的比好的多,非专业人士很难给小孩打造一个安全的沙盒,娃娃禁不住诱惑很容易学坏了

所以小孩学习编程学了半天,只能学到点程序思维:顺序、循环、判断,有用但是没多大意义,但是风险有一大堆

所以小孩学编程,只适合天赋异禀的,或者对编程特别感兴趣的小孩;对大部分小孩来说,初中甚至高中再学习编程更合适

最后如果一定要学,可以试试scratch,专门针对小孩的编程语言,bilibili上面很多教程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60%的人将60%的积蓄用于生命的最后28天

物质守恒:物质既不会消散,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能力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宇宙中的存在应该是,要么是物质要么是能量

喜怒哀乐,喜忧参半,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其实都是好的,至少这是活着的证明
那情绪是能量还是物质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如果这也符合守恒定律,会是个什么逻辑?
如果一个人有悲哀,那他一定有高兴
如果一些人很悲哀,一定有另外一些人很高兴

多年以前,我胃口不好喝中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有甜的熬制中药),喝多了之后这个苦是可以忍受的,看起来像是喝水,刻意的话还可以看起来很愉悦;
我表弟问你喝的中药难道不苦吗?
我一本正经的告诉他,真不苦,这是甜的
表弟也一本正经的反驳我,不可能,中药怎么可能不苦
我用很愉悦的表情说,不信你尝尝
他真的尝了一下,然后一脸的痛苦
我开心的笑了10秒,然后一口气喝完
时隔多年,每每想起不禁莞尔;时隔多年,不知你会不会偶尔想起,酸涩一瞬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苦乐的交换或者转移;
或者,我主观的指着鹿告诉自己,这他妈的真是一匹马
每一个行动,都对应着一个结果;
那么这种交换,或者自欺,代价又是什么?

每个人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好或坏的人生,都一定是有意义的
只是这个意义并不是定义在三维世界,应该是四维或者更高维度的世界
期待小章鱼能带给我答案

这都是从知乎抄的
教科书定义:人们运用一定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通俗的说:关于应对一件事情的理论化的方法

字面上,词源学上:方法论(methodology)是关于方法(method)的学问(-ology=a field of study)。
哲学家、领袖喜欢说方法论,因为它是“按规律办事”中的“规律”,是“理”、“道”或者世界观指导下的行动纲领。
科学家、学者喜欢说方法论,因为它是学术论文中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s中间的那部分内容,是指导科研的研究范式、理模型、数学模型等等。
不知道什么时候,方法论也成了互联网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当中的热词,成了“流程”、“套路”的高级代名词。
对普通人而言,方法论更多时候象征着某种思维方式,比如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设计思维等等。系统管理学家Michael C. Jackson说方法论高于方法,但它上面还有更高的“元方法论”(meta-methodology),确实,起码存在普适的(科学哲学、信息论、进化论等)和学科的。

迷迷糊糊的进入了2021年
直到我,怎么睡都睡不醒的时候,我才发现,太他妈的困了!